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19 年工作总结 ( 2020-08-03 )
2019 年,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和各区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大局为己任,精诚团结、担当作为,积极推动本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重点目标 任务,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服务安居为出发点,超额完成住房民生保障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市民群众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全年完成 5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受益居民 2.9 万户)、1184 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104 万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缮保护。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1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 12.8 万套(间),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 6.3 万套。完成 1.28 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15.8 万户居民住宅老旧燃气立管改造,为 983 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一是旧区改造工作加速推进。围绕“抓好底线民生、基本 民生、质量民生”的要求,市、区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探索创新,通过“政企合作、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旧改新模式,打通国有企业参与旧区改造的方式和途径,虹口、杨浦等旧区改造受益居民数达到近年来新高。努力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和各项政策举措,按照“一地一方案”的要求,注重统筹风貌保护、资金平衡等要素,全市累计完成 128 块存量拆迁基地收尾,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民 2.78 万户。大力推进无卫生设施老旧住房改造,全年共消灭各类“马桶”4 万户;其中,旧改范围内 2.9 万户、未纳入旧改范围 1.1 万户,分别达到年度目标的 116%、 122%。
二是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落实“稳地价、稳房 价、稳预期”及“两个不是权宜之计”工作要求,稳步实施推进 “一城一策”,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价稳量增”态势。全年市场 化新建商品住房网上成交面积 706 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0%, 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上涨 2.3%;二手存量住房网上成交面积 1806 万平方米,同比增加 46%,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上涨 1.3%, 供需总体平衡。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积极支持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优化人才住房相关政策,在全市面上推开新一轮非沪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工作。全市住房保障受益家 庭大幅增加,全年新增签约共有产权保障住房 1.7 万套,同比增长16倍,累计受益家庭达 11 万户;廉租住房全年新增配租签约 5002 户,累计受益家庭达 12.93 万户;公共租赁房(含单位租赁房)累计筹措 17.7 万套、入住 21.1 万户,累计保障(含退出)60 万户。
四是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持续有力推进。全年共完成1434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累计推进 957 幢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立项,当年立项数量同比大幅提高。全面实施新版《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通过开展物业服务市场整治, 推广“红色物业”和智慧物业等试点,物业行业监管体系得到进 一步完善,社区自治共治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
(二)以重大工程建设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发挥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城乡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462.3 亿元,超年初目标 100 亿元,同比去年增加 43.4 亿元;全市房地产开 发投资 4231 亿元,同比增长 4.9%。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 上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 35 位,较去年提升了 67 位,已连续两年实现大幅跃升,并超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建筑 质量控制指数得到满分,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一是助推本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巩固去年成果的基 础上,以优化审批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手段,以企 业满意度为评判标准,推动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0 版向纵深发展。重点针对水、电、气接入服务、工程竣工验收、现场质量管理、各类辅线评估评审事项等难点环节,通 过“减、并、调、放、转”五策并举,简化办理流程,降低办理成本。经过两轮改革,全市社会投资项目从土地取得到竣工验 收及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实现了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次发证、 一网通办。手续办理环节精简至 18 个,办理时限压缩为 89 个工作日。认真落实“双减半”、“双一百”要求,推动二级注册建造师等 5 个办理事项实现电子证照发放,公积金单位缴存证明 实现零见面、线上开、线上验,“一网通办”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行政审批时限减少 62%,审批材料减少 62%。
二是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场联络线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基础设施等 13 个项目基本建成,重大工程前期审批、建设进度和开竣工情况均好于预期。复制推广特斯拉项目审批经验,着力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行。全面完成 10 件、28 项市政府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72.5 亿元。有序推进黄浦江两 岸贯通“南拓北延”工程,持续释放贯通开放红利,实现新增杨浦滨江 2.7 公里岸线贯通开放。积极推进苏州河贯通工程建设,全年新增12公里贯通岸线,累计贯通岸线近 36 公里,达到全部岸线的85%。启动实施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水域 5 米亲水平台建设。开展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累计完成 197 个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三是乡村振兴补短板工作进一步加强。配合制订本市进一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若干意见,以聚焦“三高两区”为主(高铁、高速、高压;生态敏感区、环境综合整治区)、分散居住户归并为辅,扎实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通过强化市、 区推进机制,细化操作办法,加快补贴预拨等工作举措,为到2022 年实现全市 5 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探索建立乡村风貌评估机制,结合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平移项目,从乡村肌理、形态特质、建筑特色等加强项目设计引导, 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推进村内道路桥梁管理,对全市 9 个涉农区 1562 个行政村开展村内路桥普查,牵头制定《加强本市村 内道路建设养护指导意见》,分类确定建设标准,推动村内道 路建设管养机制的建立。
四是建筑业科技创新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能级继续领跑全国,全年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 1872 万平方米,累计总量超过 9000 万平方米。全面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全市已创建或梳理储备绿色生态城区 28 个,总用地规模 86 平方公里,绿色建筑总量累计达 1.6 亿平方米, 其中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荣获国内首个三星级(最高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运行标识。积极探索既有建筑节能降耗,全年落实节能改造 210 万平米,累计完成 1030 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十三 五”目标任务。持续开展监理、施工电子招投标,在医疗、住 宅、市政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中开展建筑师负责制、工程总承 包和全过程咨询试点。出台(2019)BIM 技术应用发展报告白皮书,本市规模以上满足 BIM 技术应用条件的项目应用比例 达 94%。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成立上海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促进联盟,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稳步推进。
五是行业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空调外机、外墙脱落、玻璃幕墙等建筑外立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处置完成 477.23 万平方米的一般损坏房屋隐患,对全市近 13000栋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进行安全巡查,并完成 8300 栋建筑“一楼 一档”的建档工作,守护“头顶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出台《上海市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 故管理规定》等 7 个文件,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得 到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整治“百日行动”, 对全市 70 个地下空间开展检查,出台《上海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取缔燃气违法窝点 6 个,收缴违法液化气钢瓶 462 只。同时,成功抵御“利奇马”台风,积极迅速有效做好防汛防 台、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及各项重大活动应急保障等工作。全 年全市范围内建筑施工领域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17 起,同比去 年下降 26.1%,行业安全形势总体受控。
(三)以智能化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共建成 180 个“美 丽街区”,无违建先进街镇创建率达到 93.4%。完成 120 余公 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达到预期目标的 120%。施行文明 施工标准升级版,重点开展“19+15”重要通道及两侧环境综合 整治,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和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市政市容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重点聚焦社会 治理“一张网”建设,按照“再造流程、闭环管理”、“感知泛在、智慧研判”、“线上线下、一网统管”的总体思路,以解决城市
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和难题顽症为切入点,推进完成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1.0 版升级改造。开发上线玻璃幕墙安全监管、深基坑安全监管等 8 个应用场景,基本完成市、区、街镇三级平台标准基础版的建设,并在市政务云进行了集中部署,通过政务外网实现调用和共享。
二是大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在国内率先提出“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的管理理念,编制推行《市政道路 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等标准规范。做实做细“一路 一方案”,按照“减量化、隐形化、规范化”要求,对路面、地下 管线、综合杆、综合箱以及城市家具等各类要素进行规范统筹, 打造“线清、杆合、箱隐、景美”的样板路段。深入开展“雷霆行 动”,集中清理违规设置的线、杆、箱、牌,并依托网格化平台加强日常巡查,累计清理飞线 1400 余根,实现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从规划设计、文明施工到日常监管的全过程管理。
三是大力推进城市维护管理工作。为进一步保障城市运行和改善市容市貌,以总结首届进博会成果经验为基础,建立了与上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维护标准规范体系和常态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维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完成《上海市市级城市维护项目管理办法》修订。通过完善城 市维护保障范围,提高城市维护标准,加大城市维护资金投入等措施,不断深化城市维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城市维护管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年拆除存量违法建筑 6.7 万余处、2200 万平方米,全市存量违法建筑治理向“清库”目标迈进。深入开展街面环境秩序专项执法整治,依法取缔乱设摊 9.8 万处,拆除违法户外广告设施 1513 处、违规店招店牌 1.4 万余块。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质量执法检查,查处违法生活垃圾分类案件 6818 起、违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类案件 1.4 万余起。着力推进住宅小区专项执法,依法查处损坏房屋承重结构案件 916 起,整改恢复 1717 处;依法查处占绿毁绿案件2306起,整改恢复 1639 处。深化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进一步推进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 处罚权实施方案,修订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稳妥推进 187 项建筑建材业和房屋管理执法事项有序划转城管执法部门,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是大力推进对标“双最”研究。按照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对国际一流城市特别是东京的精细化管理开展了对标研究。组织翻译东京都福祉城市建设相关 法规系列以及相关标准体系手册,总计约 100 万字。分别针对 “管理体制机制”、“市政养护”、“生活垃圾治理”、“施工管理”、 “房屋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标研究,分析上海与东京的差异,并 形成若干借鉴经验。加强中日双方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域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上海—东京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
此外,积极开展“十四五”规划预研究,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等相关工作。围绕将上海打造为世界城市日“永久主场”的目标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日主题活动,着力推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