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714号提案的答复 ( 2025-05-06 )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地下工程渣土综合利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本市土方消纳工作、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关心,您提出的三个问题和三条建议,对破解本市当前土方消纳难题、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大有裨益。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相关工作,经共同研究,形成合办意见如下:
一、政策标准
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或单位通过修订相关管理规定、编制地方标准等,持续健全土方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工程土方的综合利用。
(一)修订《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2025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修订相关管理规定,对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提出明确要求,如“本市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强制使用制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招标文件、承发包合同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减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相关使用要求”等,进一步强化建筑垃圾管理要求、落实“无废城市”理念、目标。
(二)编制地方标准与技术标准。2024年9月,市相关部门批准发布《建筑垃圾与工程泥浆再生自密实填筑技术规程》(DB 31/T 1483—2024),为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工艺已在多个回填工程中开展了示范应用。另外,相关研究单位制订了《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报批阶段),该标准在工程渣土回填利用、栽植利用、建材利用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推广土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同时,强化土方的科学利用。
二、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
近年来,本市部分企业也在大力推进相关技术落地。
(一)技术应用已开始试点。据了解,工程土方(泥浆)通过专用设备,经一定工艺,可转化为生产原材料浆液,再与低碳型土体硬化剂及调节剂搅拌后,可制备为低碳型自密实填筑材料,应用于一些有回填需求的项目。
(二)产业布局正在研究。相关技术的处置方式分集中式、移动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移动式有利于减少土地使用资源,各有优势。经相关专业单位测算,按照集中式处置场所半径20公里的覆盖范围,在浦东、闵行、奉贤、宝山等8个区域设置,再配合移动式处置场所,可实现对土方(泥浆)资源利用的全覆盖。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源头管理。市级相关部门正推进工程土方处理方案备案,要求施工单位在出土阶段采取措施推进工程渣土规范堆放,明确资源化处理方式,加强源头减量。
(二)拓展工程土方利用路径。健全工程土方资源化利用政策,市绿化市容局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推进各区结合工程建设回填、绿化、造林、土地圈围等途径开展工程渣土消纳场所的规划、建设,提高工程土方利用能力,缓解全市出土压力。
(三)加强科研支持。一是鼓励科研单位在工程土方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规模化应用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市绿化市容局已将推进工程土方资源化利用作为“十五五”重点研究方向;二是积极支持相关先进技术的企业在本市建立工程土方资源化产品生产线,协调相关部门在环评、用地等手续办理方面予以支持;三是在市重大工程施工中鼓励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推广好这类新工艺、新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