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3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2024-12-31 )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本市社区充电难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会同市房管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本市通过成立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专班、修订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多渠道拓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单位提供“满电回家”服务、推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建设、加强“飞线充电”处罚案例宣传等行动,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在全市面上获得较大改善。各区、各街镇基本完成住宅小区“充电桩与电动自行车数量比例(桩车比)不小于1:2,且充电设施步行3分钟内可达”的配建任务。但正如您建议中所描述的,部分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依然存在充电难的问题,您提出的两条对策建议也非常有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将在后续工作推进中予以采纳。
一、关于“以社区为单位排摸实际需求,做到一小区一策”的建议
2016年以来,我市结合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和市、区两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平安工程、街镇惠民工程等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约1.3万个住宅小区中,已基本实现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全市住宅小区充电桩插口达到约243万个。
一是推进充电设施全覆盖。通过建设露天分散充电桩、充(换)电柜、小区外公共充电设施共享等方式,为全市350余个缺乏场地条件的小区建设了充电设施(2023年底前尚未建有充电设施),缓解有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二是协同推进降低居民充电负担。协同推进降低电动自行车充电电价,从以前的物业转送电改为按居民合表电价计价,并指导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做好独立报装电能计量表,让充电居民能承担,愿意用。
下一步,我们会同各区、各相关部门将针对充电场地紧张的社区,进一步排摸分析充电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城市更新、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美丽街区建设、美丽家园建设、“15分钟生活圈”建设等,通过在街区内废弃不用的车棚、智能快递箱、微型消防站,公共区域的犄角旮旯、人行道的非机动车停车带和绿化带“边角料”等建设充电设施,按照“一类型一方案、一点位一方案”的原则重新设计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真正解决充电难的痛点堵点。
二、关于“大力推广充换电柜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的建议
充换电柜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业态。充换电柜多采用换电模式,可满足外卖、快递行业车辆高频、短时充电需要,具有占地少(每个充换电柜占地1平方米以内,通常采用短租方式)、建设快(电力通常由场地方专供220/380V低电压,工期一周以内)、安全度高(配置温度监控与消防灭火装置,充电时人、车、电分离)等优点。2024年以前,全市已建成充换电柜约1.5万个,根据需求排摸,全市通过合理布局2万个充换电柜,就可以具备满足30万辆以上外卖、快递等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充换电需求的能力。因此,我们计划通过两年时间新增5000个充换电柜,并制定了2024年度完成2375个的年度建设计划,截至10月底,已完成3122个。相比之下,充换电柜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高于传统的充电设施,而居民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频次和时间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因此,住宅小区内还是以充电桩建设为主,充换电柜的应用较少。
正如您描述的,部分住宅小区建设时间较长,没有规划地下停车库,地面的公共区域也尤其紧张,没有条件大规模建设充电桩。这种条件下换电柜的效率会更高,一台15仓的换电柜可以满足100位以上居民充换电,占地面积只有1平方米,相较于集中充电桩可以大大减少建设场地,而且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电动自行车火灾问题,同时还具备无需排队、随时可换、即换即走的优势,居民无需等待充电柜充电,更无需排队充电。因此,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正在推进换电柜在住宅小区内的补充建设,一是开展区域试点,争取居民认可。比如,宝山区拟建设覆盖全区的充换电柜网络,同时通过联合街道办、居委会等开展宣传活动、现场演示、优惠活动、居民体验等活动,争取获得居民认可;二是开展模式创新,降低换电费用。部分换电柜企业已经开始针对居民换电频次的特点调整套餐,从传统的299元/月不限次数,调整为25元/月限10次,大幅度降低居民的补能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各区、各街道、各社区排摸居民充电缺口,因地制宜布局充电设施网络,多种模式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同时推进充换电柜建设运营企业进一步合理定制居民用户的使用套餐,解决居民充电难的最后堵点。
感谢您对本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