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773号提案的答复 ( 2024-05-21 )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上海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地下建筑的提案”收悉,经商市水务局、市交通委,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规划,完善装配式地下建筑发展机制”的建议
上海市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态势良好。通过研究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沪建建材〔2019〕97号)、《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沪建建材〔2019〕765号)和《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沪建建材〔2021〕702号)等文件,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推进机制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持续健全,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链不断聚集,产业工人及技术人员水平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迅速增加。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推广应用,其技术标准和配套措施成熟,上下游产业链可以较好融合。据调研,我市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苏州河四期整治工程等地下建筑中部分应用了预制装配式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节点等新型装配式建造体系和高性能材料,优化了核心区关键节点,是在地下建筑中“先行先试”应用装配式技术的有益尝试,为上海将装配式建筑应用拓展至地下建筑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实践和参考经验。
推动装配式地下建筑的发展,有利于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优势。由于地下建筑类型和功能多样,受力模型复杂、防水要求较高,现阶段将地下工程等统一纳入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要求尚有一定难度。后续,我委拟会同有关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动装配式地下建筑发展的相关技术及政策研究,计划通过专家座谈、定向征询等方式广泛开展本市装配式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及应用情况调研,分析推动将地下工程纳入本市装配式实施范围、指标计算体系,逐步探索将预制桩(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预制基坑围护墙(SMW工法、预制混合配筋管桩、预制板桩、预制地下连续墙)、装配式钢支撑、预制地下楼板等基坑和地下结构预制构件纳入装配率计算的可行性方案,鼓励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步落实有利于地下工程装配式技术落实的政策、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二、关于“科技先行,推动装配式关键技术创新发展”的建议
积极鼓励科技研发,推动新型结构体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探索与试点应用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开展新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开发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围护体系及配套部品部件;鼓励高强高性能混凝土(UHPC)、干法连接节点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无外脚手架施工工艺、可视化套筒检测工艺等,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针对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我委将积极关注地下建筑装配式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后续拟通过开展专项研究项目、标准编制等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项目开发单位参与地下建筑预制装配的规范体系研究和示范项目应用,因地制宜扩大地下结构装配式技术体系应用广度和深度。
三、关于“智能建造,促进装配式地下建筑协同发展”的建议
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各类新技术、新模式、
新产业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提出了借鉴并引入先进制造业理念,推动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技术的相关要求,推动新一代智能化检测监测、管理工具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应用。我委在培育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编制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技术目录的过程中,已将地下空间的勘察数据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辅助设计、智能管理工具、智能装备应用等内容纳入了技术评价体系,相关内容在即将发布的《上海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管理规定(暂行)》中会有具体体现。后续,我委将进一步关注相关技术手段在地下建筑中的可推广和可拓展性,通过示范项目应用、重大工程观摩等,发挥地下建筑智能建造模式的引领作用,有序推动装配式建筑地上与地下协同整体化、智能化建造新模式。
最后,感谢您对上海装配式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您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202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