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81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2024-05-19 )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滨江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委会同市商务委、申通地铁集团、浦东新区政府、徐汇区政府、黄浦区政府、杨浦区政府、虹口区政府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代表从沿岸滨江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利用轨交站点空间宣传推广城市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上述建议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结合《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以下简称《滨水条例》)、《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第二轮民心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要求,加强规划研究深化,并结合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工作逐步推进落实。
二、对于代表建议的回复
(一)关于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1.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从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开发伊始,沿江地区就开展了高标准的规划研究和系统考虑,其中也包含公共交通规划。在推动滨江地区开发建设和贯通工程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现状来看,公交系统已具备一定基础,如:浦东滨江目前有6条轨道交通线路经过,涉及9处站点;浦东滨江地区还有83个水陆公交枢纽站,有29条公交线路在上述公交枢纽站始发。同时,陆家嘴旅游环线、旅游2线、旅游3线、旅游8线也在小陆家嘴滨江地区运营供游客观光;虹口滨江、滨河区域公共交通网线较为完善,现有轨交12号线一条线路四个站点,天潼路站、国际客运中心站、提篮桥站、大连路站贯穿北外滩滨水岸线,正在建设中的轨交19号线途径北外滩滨江核心区域。黄浦滨江在推进滨水空间建设的同时,通过改造四个滨江轮渡站、十六铺二期游船码头,开通地铁14号线豫园站、浦西滨江1路公交,增设外滩大会配套停车场,建设卢浦大桥桥下公共充电站等多种方式,提升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徐汇滨江积极推动地面公共交通延伸。在沿江已开通“浦西滨江1路”的基础上,通过站点布局优化、接驳线路延伸等方式,推动地面公交向沿江渗透,借助短驳交通做好已建轨交站点与商务楼宇、文化设施的联系,打通“最后一公里”。杨浦滨江为加强浦江两岸交通衔接,加快推进滨江南段地上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密区域交通路网,规划新建南北向次干路,积极谋划新增轨交线。
2.建议采纳设想。随着公共空间休憩人群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和滨水地区城市功能载体建设的加快完成,提高滨江两岸地区可达性的迫切性日益突出。结合本轮“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十五五”规划预研究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滨江路网建设,提升地面公交出行便利性。如徐汇滨江将在沿江已开通“浦西滨江1路”的基础上,通过站点布局优化、接驳线路延伸等方式,推动地面公交向沿江渗透,借助短驳交通做好已建轨交站点与商务楼宇、文化设施的联系,打通“最后一公里”。浦东滨江将结合浦明路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滨江东岸浦明路上14个公交车站改建工程,缩短公交站距,方便市民前往滨江地区,还将利用线上小程序“浦交行”充分了解市民和游客需求,开设滨江定制公交旅游线路。杨浦滨江将加快推进隆昌路越江隧道工程实施和隆昌路、嫩江路等干路改造研究,提升骨干路网容量,推进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杨树浦港样板段三期工程、杨树浦路电力隧道、海洲变电站等项目,完成安浦路、阳浦路、天章路、宁远路等道路建设,加密区域交通路网。二是加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统筹发展,逐步完善滨水空间的复合公共交通体系。对于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来说,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滨江地区的地铁建构工程特点和滨江区域服务半径的制约,导致了滨江沿岸地区轨道交通布局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将结合系统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域将尽可能增设布局。如:杨浦滨江将加快完成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工程前期手续办理,推动工程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4号线规划在杨浦范围沿滨江区域走向,预控已获批;结合杨浦滨江中北段规划的编制,开展区域轨道交通线网深化研究,围绕滨江地区轨交服务以及轨交建设实施条件的要求,配合市交通委、申通地铁集团开展军工路以东新线位研究比选工作。徐汇滨江将聚集线网服务能力和站点可达性,积极对接规划、交通部门,努力争取增加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服务地区发展的同时,增强黄浦江两岸的“中心辐射”功能。同步对照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市“一江一河”办将会同交通部门积极推动浦江游船、跨江缆车、有轨电车、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形成各种交通模式有效串联,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滨水出行体验。
(二)关于完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的建议
随着2017年底黄浦江核心区段45公里滨水岸线的贯通,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的基本贯通,“一江一河”滨水地区建设从原来的空间载体建设阶段逐步进入到了品质提升阶段。
1.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不断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重点推动西岸“梦中心”剧场、宝山长滩音乐厅、上海大歌剧院等20余处高等级公共设施建设。世界技能博物馆、浦东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精品文化场馆资源陆续建成开放。紧紧围绕人的活动需求,不断丰富空间功能,合理科学配置餐饮休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配套,尝试策划若干群众性、临时性的商业、文旅、体育、艺术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区域活力,真正聚集人气、焕发活力。虹口北外滩的网络视听IP市集、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夜市、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等多场新型集市相继举办,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不断涌现,今年的西岸咖啡节日均吸引逾10万游客。深化市场监管创新,徐汇滨江的10个沿江餐车和集装箱商业服务站点实现全面营业,进一步补齐滨江空间商业配套和市民服务功能短板。紧贴市民需求,积极回应关切,新建“望江驿”“水岸汇”“杨树浦”“苏河轩”等100多座滨水特色品牌驿站,不断提升整体空间利用,拓展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完善台账管理机制,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1690党群服务中心等汇集餐饮、健康、娱乐、会议、教育、文化活动等众多功能的综合性旗舰驿站人流量屡创新高。
2.建议采纳设想。一是加快建立“一江一河”滨水区公共资源数据库,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布局。市“一江一河”办已组织开展对滨水空间配套设施的全面摸排统计,对苏州河42公里已贯通中心城段岸线至第一条市政道路之间区域及紧邻绿地,所属范围内除大型综合商业体和住宅区之外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统计,以建筑物为索引,摸清建设使用及商业运营等情况,建立“一江一河”滨水区建筑物数据库,切实理清家底,上图管理,为后续按照500米服务圈布局、补齐功能短板、合理配置资源打下基础。二是制定完善“一江一河”滨水区公共资源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市“一江一河”办将依据《滨水条例》和空间规划要求,既体现公共区域共有共享的公益性,又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今年,将研究明确涵盖餐饮、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的管理规定,确保相关配套建筑的合理使用,引导配套休闲设施、商业设施和文旅设施有序布局。三是推进滨水岸线商业布局优化和夜经济发展。持续挖掘咖啡馆、餐馆、茶馆等小而舒适的休闲设施,联动游船企业与“一江一河”沿线商圈商场,探索推出乘游船、逛商场、看展览、品午茶、赏夜景等水岸联动消费套餐,进一步释放“一江一河”消费潜力。如:虹口滨江将进一步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发展“市集”经济,助推滨水休闲消费。今年,结合苏州河夜游项目,打造北苏州路商旅文IP市集活动,北外滩商圈在今年五一假期销售额增长50%以上。徐汇滨江将进一步克服沿江潮汐式客流明显、受天气影响大、无基础餐饮条件、配套设施不足等招商瓶颈,加快沿江餐车点位布局优化及品牌升级,将适时补充或调整点位,进一步丰富餐饮业态,缓解沿江业态较为单一的难题。
(三)关于利用地铁站点空间宣传滨江历史与更新的城市文化的建议
近年来,申通地铁集团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旅局等单位的指导关心下,以“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为目标,推进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各项工作。通过“红色文化进地铁”“海上名家地铁行”“诗歌进地铁”等项目,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融入地铁公共文化建设中;注重前瞻规划,在文化阵地选址规划时,将车站周边环境、地面地标性建筑、历史文脉等考虑在内。
轨交18号线丹阳路车站临近的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车站装修设计时,申通集团和杨浦区进行了深入对接,通过对车站的地域文化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梳理,将杨浦百年工业带的历史遗存与发展转型并存,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等元素内容在车站装修设计主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达到了很好的主题宣传效果。
为积极利用好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空间作为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市“一江一河”办将继续与交通管理部门、沿岸各区等加强合作,共同做好滨江历史与城市文化更新的宣传工作。杨浦区将会同申通地铁集团,通过对车站的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和梳理,将杨浦百年工业带的历史遗存与发展转型并存这些元素内容,在接下来将推进建设的轨道交通20号线站点的车站装修设计主题上予以体现,充分利用好地铁站的空间,做好历史文化的阐述和表达,宣传滨江历史与更新的城市文化。虹口区将进一步挖潜滨江历史文化,利用现有的四座轨交站点,融入文化元素,进一步加大滨江历史文化宣传,在地铁站内营造“北外滩印象”空间,打造一站一景的特色地铁站。
2024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