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8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2024-05-07 )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提升一江一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龙水南路至淀浦河约3公里岸线、100公顷用地范围,作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黄金三角”核心功能区为数不多的连片未开发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资源丰富,是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滨水区的难得优质画布。
今年年初,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到徐汇滨江实地调研时,西岸集团汇报了关于该区域的规划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初步考虑,并将该区域命名为“西岸中央公园”(第七组团)。市“一江一河”办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与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沟通研究。我们感到,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是黄浦江“两核多节点”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禀赋突出,地处六大产业集群连接区,紧邻上海市植物园;先天条件优越,既有成熟居住社区,也有交通、教育等相应完善配套。相关部门一致认为,在对该区域的规划提质和开发利用上,可以做一些开创性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大胆尝试,支持按照“城区融合、产业链接、配套完善”的思路进行功能打造。
《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末,“外滩-陆家嘴-北外滩”“世博-前滩-徐汇滨江”两个“黄金三角”核心功能区基本形成。当前,“一江一河”滨水区大部分贯通区域已经完成空间塑造和功能注入,进入了深度开发、迸发动能、创造价值的新阶段。对龙水南路至淀浦河这块区域,必须放在总结“一江一河”贯通开发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审视“一江一河”总体功能布局,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画好点睛之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打造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该区域北接西岸金融城、数字谷、传媒港、数智中心,南接热力秀场、生命蓝湾,周边新质生产力聚集,需从提升“五个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聚集能级上考虑功能布局,充分发挥重点功能板块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滨水和腹地一体发展,实现功能错位、优势互补、开放共享、顺畅链接。尤其在办公楼宇等商办建筑规划面积上要注重合理、适度。该区域紧邻美术馆大道,文体设施齐全,要围绕建设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空间文化赋能,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品质,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
二是打造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该区域有成片住宅及基础配套,未来周边六大集群还将引入大量产业人口,需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宜居示范区的角度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借鉴苏州河沿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可规划区域广、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继续沿着“还江于民”方向,统筹功能、空间、风貌、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实现空间品质和功能产业的全面提升。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层级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全龄友好、宠物友好,不断扩大儿童友好空间示范区、无障碍示范区、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三是打造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该区域紧邻上海植物园,有多条城市内河汇入黄浦江,需从打造公园城市的角度,注重生态优先,强化绿色发展,坚持高品质建设,体现高标准市容,织密蓝绿生态网络。贯彻绿色低碳、海绵城市等理念,持续完善体育休闲、文化设施、综合交通等功能配套,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休闲、生态绿色空间,积极打造滨水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
对于你们提出的建议,关于“植物园围墙打开形成地区的中央公园”方面,植物园不同于其他公园绿地和滨水公共空间绿地,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空间,它既是城市有机体的关键绿核,也是反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竞争力的生态名片,具有植物迁地保育、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多项功能。市绿化市容局对此意见已经做了详细答复。现阶段,市“一江一河”办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张家塘港河岸统筹设计及景观建设,充分发挥串联带动优势,建成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和上海植物园之间的蓝绿纽带,促进区域融合、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周边企事业单位破墙透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联合市绿化市容局,深入探讨植物园边界空间上有机融入城市、功能发挥上全面拓展共享的方法途径,既充分发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辐射效应,也最大限度实现开放共享与物种保护的平衡协调。关于“建立跨龙吴路的平台步行系统缝合城市功能”方面,支持借鉴美国第四大科技空间亚特兰大巴克海特二层平台跨130米道路把产业、商业连成一体的经验,在龙吴路快速化的基础上,建立若干段跨龙吴路二层平台系统。2023年10月,规划总长4.5公里的北外滩核心区空中连廊系统完成示范段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来福士广场与友邦金融中心之间跨公平路、友邦金融中心与金茂广场之间跨东长治路的两座空中连廊,将区域内重要公共空间与商务楼宇进行无缝立体连接,形成闭环空中步行系统,既丰富完善了城市慢行系统,也实现了游走于建筑丛林与城市森林间艺术飘带的设计效果,极大提高了通行及观景体验,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市规划资源局,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融入中国特色,加快推进规划方案研究。关于“积极纳入全市三师联创试点更新单元”方面。初步同意将该区域纳入全市“三师联创”试点更新单元,市规划资源局对此意见已经做了详细答复。下一步,市“一江一河”办将联合市规划资源局,通过赋能“三师”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专业团队的全流程统筹支撑作用,实现城市更新的整体性谋划、专业性策划、合理性评估、陪伴式服务,共同推动实现城市更新的综合成本平衡、区域发展平衡、近远衔接平衡,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价值彰显。
市“一江一河”办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支持龙水南路至淀浦河区域规划提质和开发利用,力争建成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示范区域。
衷心感谢你们对“一江一河”滨水区建设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