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1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2024-05-06 )

 

  “关于持有型物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购买工程质量‘缺陷险’”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的风险保障机制,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有效维护工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本市推进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实施意见》,并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今年2月,经市政府同意,市住建委、市委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印发了《上海市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实施办法》(沪住建规范联〔2024〕4号)。

  政策出台以来,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已推广至全市所有住宅工程中。根据IDI监管平台统计,截至2024年3月1日,上海市购买IDI保险的住宅目项目累计1917个,承保面积达到2.02亿平方米。在住宅建设阶段,IDI保险作为质量管理“啄木鸟”,自2016年以来,全行业总累计提交各类现场质量风险事件数量 39.06万件,其中严重风险2756件,有关质量风险都在建设阶段进行了整改,为本市住宅工程质量树起坚强的护盾。

  政府通过IDI充分调动第三方市场资源,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对上海营商环境测评中加分,又有效弥补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资源不足的短板,放大了政府对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效能,大大节约了政府资源。

  对保险公司来说,为了减少赔案实现风险减量,创新引入专业的第三方TIS机构参与住宅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质监部门联动,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对建设单位形成有效约束。最终老百姓拿到质量有保证的房子,遇到质量问题由保险公司负责维修,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又可以有效降低质量投诉。

  IDI保险属民生保险,而住宅工程质量是民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租赁性住房。上海近年来发生的无机保温砂浆外墙脱落事件,23个无机保温砂浆修缮项目通过保险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大大节约了政府财政经费,为物业维修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起到辅助作用,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闭环中,政府的功能顺利交给了市场,建筑行业在监督之下改善了质量,保险行业在展业之中进行了创新转型,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全面保障。这样的良性循环,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宝贵建议,在巩固本市IDI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将持续探索健全住宅质量风险保障机制,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抓紧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全力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为本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