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503号提案的答复 ( 2022-07-29 )
“关于结合全国第一次全国自然风险普查工作,提升上海城区安全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和地下设施的维护更新
(一)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交通委关于本市轨道交通相关设施属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申通地铁集团主要负责地下车站和隧道相关设施的日常管理。目前申通地铁集团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风险防控措施,并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工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开展风险辨识。地下车站和隧道的结构致命风险主要集中在隧道结构,分别为“因隧道收敛变形超标导致隧道坍塌”和“因融沉注浆管涌水涌泥造成隧道结构变形”。二是落实日常管理。申通地铁集团已经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控体系,涵盖监测、巡查等,能够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措施已经实现100%全覆盖,建立了包含保护区巡查和桥隧结构巡查为主的常态化巡查措施。三是落实风险防范。主要针对因隧道收敛变形超标导致隧道坍塌和因融沉注浆管涌水涌泥造成隧道结构变形。四是开展病害整治工作。2018年至2021年完成807环的隧道整治工作;2021年已完成139座砂性土层泵房集水井整治工作。
(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规定,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做好管线入廊,并负责入廊管线的维护。目前,城投水务正逐步完善企业标准制定。此外,为控制管网漏水风险、确保管网安全运行,城投水务开展管网周期性监测,采用Sahara等管道监测技术评估管网现状;积极开展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制定老旧管网改造计划,结合道路大修、架空线入地及其他市政工程同步推进,减少道路重复开挖,并对冗余管道优化。
(三)按照《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要求,本市排水管道维护工作考核中要求各区排水管道结构状况检查每年应完成总设施量的10%。为了全面排查本市排水管道结构状况,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和雨水排放效能,《上海市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在“十三五”完成排水管道检测修复基础上,到“十四五”期末,重点检测约1.3万公里排水管道,对其中约1500公里排水主管进行修复或改造,基本完成现状管龄10年以上主管检测及修复(改造)。2021年,本市完成排水主管检测3451公里,修复(改造)主管238公里。
二、关于以新技术武装城市安全管理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之举。去年,上海市制订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能治理行动方案,全面构建体现整体性转变的功能系统、支撑全方位赋能的技术框架、适配革命性重塑的治理格局,基本建成以智慧精细、以人为本、安全可靠、迭代优化、实战管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一是“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二是“一网统管”体系不断完善,“观管防”走向实战,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城运中心,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下一步,将不断完善“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一网统管”观管防一体化建设。围绕气象、安全、交通、环境、城市供应、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探索全周期安全监管和智能化综合预防。
具体到相关部门的工作,市消防救援总队对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立消防大数据接入平台和调度指挥平台,接入全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信息,研发了基于单位物联网数据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评分模型,通过在线评分和问题反馈,推动相关社会单位持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城投水务集团以高品质饮用水智慧保障体系建设为目标,围绕数字化、智慧化,重点打造了黄浦示范区水务协同平台,首次全面突破业务条线限制,开展涉及原水、制水、供水、排水和污水全业务范围的数字化项目。申通地铁进行了重大结构病害的防治研究,开展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病害变形监测的手段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结构表观病害探查的信息化手段研究,利用地质雷达超声波技术实现道床空脱治理工艺的研究以及针对隧道整治钢环加固在激光放样、精准加工、机械手打孔、机器人焊接方面的工艺优化。
三、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和防止水涝风险
(一)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并推进实施。《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上海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和《上海市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均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意并正在组织实施,要求各区应推进排水系统新建、改建,提高排水防涝标准。上述规划提出了“排水系统基本达到3至5年一遇能力,50至100年一遇内涝可控”的2035规划目标,“全市城镇约25%左右面积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中心城约35%左右面积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及“主城区重点道路小时降雨量58毫米不积水,严重影响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100%消除”的“十四五”目标,并确定了绿色源头削峰、灰色过程蓄排、蓝色末端消纳、管理提质增效的规划路径。同时,推进雨水调蓄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已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确保“十四五”目标及2035年规划目标有效落实。
(二)加强市政设施统筹和用地统筹。为保障雨水调蓄设施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用地,适应上海城市体量大、人口密度高、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高的实际情况,市水务局与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推动结合各类城市更新和建设中统筹推进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及局部地坪高程降低等工作;与市规划资源局共同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雨水调蓄池选址专项规划》并已获市政府同意,复合利用广场、绿化、公共服务设施、河道等用地布置约120处雨水调蓄设施;同时,就结合地下停车场、民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高架立交桥下空间等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雨水调蓄设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开展前期研究。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竖向设计。在推进内涝治理、提升防涝能力的工作中,市水务局对东京、纽约和哥本哈根等针对暴雨灾害发布官方对策的城市开展了调研,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系统治理对策,包括:要依托自然、利用自然,加强竖向设计,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下沉式广场、海绵设施等,统筹规划建筑地坪高程、小区道路高程、市政道路高程和河道水位,增加雨水调蓄空间。目前,虹口区和平公园进行改造,实现雨水调蓄功能,充分利用公园水体,改建民防设施,实现区域初期雨水截流、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多重效益,对上海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开展及韧性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四)坚持“早”字抓部署,突出“实”字抓备汛。申通地铁集团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根据上海地区极端降水和易涝点信息,对规划线路的车站、停车场选址进行防汛方面论证,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充分调研与论证“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酌情予以落实,将“新技术、新工艺”做为防汛、防台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既有运营线路,着手细化防汛防台等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各岗位人员在灾害情况下的处置能力的培训力度,从而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在灾害工况下调度指挥的合理性、合规性。同时,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和抢险队伍的建设工作。
(五)加强防汛排水能力建设。城投水务大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新建和提标改造管网、改建雨水口等工作,完善设施运维体系,持续推进设施检测、维护和改造,提升管养标准,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应急防汛力量,提升暴雨积水监测预警能力,构建智能调度系统。
四、关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防止火灾隐患
旧住房更新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旧住房更新改造工作。2021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旧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办规〔2021〕2号),明确“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实施5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的更高水平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旧住房更新改造实施机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房屋安全。市房管局会同应急救援等部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日常管理,在有条件的小区加强消防设施更新,防止火灾隐患。
为加强老旧社区消防安全防控能级,市消防救援总队连续11年提请市政府将老旧小区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增设消防设施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对630个老旧小区、1500栋老旧高层住宅或售后公房实施消防设施增配或改造,为2000个既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此外,市消防救援总队发文明确高层住宅小区应依托物业和居委组建微型消防站,并在松江区召开全市现场会,推进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以“打小灭早、救人第一”的原则,配置必要的防火、灭火器材,常态化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和初起火灾处置工作。
五、关于强化安全意识和教育宣传
(一)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作用。做实防汛防台信息“五上十进”工作(即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网络、上手机,进街道、进小区、进乡村、进学校、进码头、进机场、进车站、进企业、进家庭),丰富拓展科普宣教形式,针对台风、城市内涝开展防灾避险科普,推进防汛救灾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培育防灾减灾文化,切实提高群众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将以案为鉴,突出培训演练实战化,把案例纳入防汛干部培训内容,使其了解应对灾害的自身职责和要求,具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基本能力,坚决避免干部在灾害面前不会为、不善为等情况。
(二)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宣传。持续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轨道交通、医院、中小学校、文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探索在养老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试点培育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标准化管理有效带动部门、单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地下管廊等设施带来的消防、应急疏散等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专题研究消防救援和应急疏散,强化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市消防救援总队将深化推进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119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联合相关部门、团体、企业,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健全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全面营造消防安全良好氛围。
(三)积极做好居民的供水安全保障宣传工作。在寒潮来临前,城投水务集团对二次供水设施做好防冻保暖措施的同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营业网点等多方渠道,发布秋冬季用水小贴士,播放防冻保温宣传片,提醒广大居民提高防寒抗冻意识,引导用户做好关闭门窗、包扎水管、排空水管等工作,确保防冻保温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
安全是城市发展运行的底线。关于您提出的几点意见,我们将认真梳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进一步增强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本市城市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指导,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