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4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2020-07-16 )

关于“关于进一步改进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要。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多次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于上海成为“有温度的城市”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多年献计献策,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智慧。您的建议指出了在一些人文景观处、商业街、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不足问题,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直接的建议和指引。为此,我们会同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委、市残联等单位进行了研究。根据您的建议,我们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缘石坡道、盲道、人行道台阶的改造完善。一是缘石坡道的人性化设置。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等行人通行位置,通行线路存在立缘石高差的地方要求人行道与机动车路面平顺过渡。二是对人行道上盲道的颜色、材质、完好率等标准进行完善整治。2019年市交通部门下发《关于开展本市道路路面平整度及人行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整治要求。三是对人行道上存量台阶的尺寸、坡度等进行改造完善,要求在人流大的区域,适当降低踏步高度,加大踏步宽度,在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同时要求设置轮椅坡道。

二、提升商业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消费环境,我们正加快推进重点商圈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如南京东路步行街,现已将无障碍设施建设列为南京路硬件环境升级重点。接下来,我们还将着力打造若干无障碍示范区域,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各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相结合,支持各区聚焦南京路、豫园、外滩等重点商圈,推动无障碍设施配置整体升级。加强宣传引导,对各领域无障碍示范区域优秀典型开展积极宣传推广,并给予资金支持。

三、加强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上海要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舒适环境,旅游景区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公共场所,将无障碍建设与旅游景区创建、复核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如以国家厕所革命为契机,逐年推进旅游厕所的无障碍新建和改造工作。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设置无障碍厕间、第三卫生间,对于存量厕所的改建工作,因地制宜地增配无障碍设施,有条件的增设第三卫生间,更好地为市民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做好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2018年,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沪府办发〔2018〕6号),已将“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专用教室、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和无障碍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列入新一轮特教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截至目前,各区对现有无障碍环境设施进行了调查摸排,大部分区对学校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建。同时,市教育部门已研制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旨在明确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信息、服务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可能满足各类残疾学生及其他特殊需要人群在校内无障碍通行、平等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

五、做好无障碍立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我们现已启动《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办法》(暂定名,以下简称“办法”)政府规章立法项目,将在今年底完成起草工作。在《办法》中,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标准、责任都进一步明确了要求。此次《办法》的制定,将对标全球卓越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立法经验,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确立综合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为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再次感谢您为无障碍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您今后继续为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