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2021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秀案例⑤ ( 2022-03-06 )
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经验做法和成功案例,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案例五:改革创新,试点建筑师负责制。
建筑师负责制,要求由建筑师统筹设计咨询和管理服务,管理项目品质、进度和成本;由建筑师负责项目前期策划和设计、施工过程的工程进度、建筑设计品质和后期运营。这是对现行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探索。浦东新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浦 东
2015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建筑师地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明晰注册执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依据双方合同约定,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
2016年起,浦东在国内率先开展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目前共有19个项目进行了试点。项目类型涵盖医疗、住宅、办公、商业等多种类型,主要围绕审批方式改革、委托监理机制、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全过程监管等内容。试点项目审批流程明显加快,设计调整灵活性得到释放,企业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施工过程管理和质量管控得到强化,受到了参建各方的肯定。2021年4月,住建部《建筑师负责制可复制做法清单(征求意见稿)》吸纳了浦东的改革经验。同年7月,浦东新区承担了住建部关于《建筑师负责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中的把控要点及应对能力研究》的课题,为下一步深化建筑师负责制改革夯实基础。
新区结合前期工程项目试点实践和兄弟省市经验做法,起草了新区建筑师负责制的深化改革方案,论证建筑师负责制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法治保障点、创新突破点,目前已被市人大列入2022年浦东立法储备项目清单。
建筑师负责制,简单来说就是由建筑师统筹设计咨询和管理服务,不仅要管品质,还要管进度和成本;不仅要管项目前期策划和设计,还要管施工过程的工程进度、建筑设计品质等,甚至是后期运营。这是对现行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和组织模式的创新,也是该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浦东张江科文交流中心实施了建筑师负责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0016平方米,总投资额1亿元。建设单位上海欧文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了上海刘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建筑师团队,全程参与项目策划、设计、招标和施工阶段的工作。建筑师负责制结合审批制度改革,在该项目的规划许可阶段对设计方案免于技术性审查,在施工许可阶段不再开展事前施工图审查,有效提升项目推进效率,为项目缩短了1个月的工期。除履行设计职责外,建筑师团队在项目策划阶段,参与了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作,提出了项目的总体建筑要求,提升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项目招标阶段,参与了招标文件编制、技术规格书编制、评标定标等工作,有利于将项目需求体现在整个招投标流程中,确保招标工作质量;在施工阶段,参与了技术交底、现场技术咨询、检查确认施工与设计文件一致性、签署材料设备确认单、签署工程进度确认单、签署工程款支付表等工作,建筑师团队拥有技术监督的权力,拥有全过程的控制力和一票否决权发挥了建筑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大幅提升了建筑质量安全。
建筑师负责制以提升品质为第一导向,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以管理创造效益,从长远看,建筑师负责制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上海打造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