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打造安居宜居乐居的人民城市 ( 2024-11-04 )
“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房地产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远近结合,以“惠民生、稳增长、促转型”为目标,在城市规划、住房建设、房屋管理、社区治理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建造、运维、环境三个维度综合施策,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存量住房更新改造和城乡人居环境四项品质提升行动,努力打好上海“好房子”建设的组合拳,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安居、宜居、乐居的人民城市。
全面开展保障性住房品质提升行动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为此,上海牢牢把握“惠民生”的“好房子”建设目标,坚持需求导向,着力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供给,细化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房建设标准,打造经济适用、功能齐全、配套便利、安居舒适的保障性住房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努力让“新市民”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一是标准引领,着力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上海持续迭代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标准,构建了较为健全的标准规范体系。发布了覆盖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针对市属保障性住房建设印发全过程品质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引手册和管理工作细则等文件。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分册)》编制,广泛选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二是完善制度,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水平。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精准设计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着重突出准入广覆盖、租期更稳定、租金可负担、户型小而美、公共服务全五个特点。健全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保障性租赁房供应体系。到“十四五”末,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将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加大对环卫、快递、家政等为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一线职工的保障力度,累计筹措保障性租赁房床位10万余张。打造一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标杆项目,已筹措约4.1万张床位,月租金以500~1000元为主,让城市一线劳动者可感知城市温度。
三是以人为本,强化保障性住房功能配套。启动新一轮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优化规划设计、提高建设标准、增强管理能级、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全龄友好型居住社区,形成“市—区—镇”三级管理推进体系,显著改善整体居住环境,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商品住房品质提升行动
为了适应当前房地产发展新形势,加快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上海“好房子”建设工作坚持围绕稳增长、促转型这一目标,研究通过健全住房建设、维护、服务标准和基础制度,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产品力,构建品质为王、优胜劣汰的房地产营商环境。同时,探索房地产、建筑业产业耦合、政策融合、资源整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新质生产力和稳增长牵引力,实现房地产、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绿色科技住宅发展。以技术革新带动新建住宅绿色低碳和品质性能提升。全面提高新建住宅节能、隔声、防水等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率从50%提升至75%,新建住宅强制实施绿色建筑要求、推广降噪静音管材和同层排水技术应用、提高楼板设计厚度等技术要求。变革建造方式,促进新建住宅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精度稳步提升,外保温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努力破解渗水、外保温脱落等建筑质量通病问题。推动内装工业化发展,鼓励整体厨卫、集成吊顶等成套部品部件和集成技术应用。推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满足住户不同阶段的居住需要,避免承重结构破坏。依托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推动高性能成品门窗、外围护结构体系、室内环境系统等产品技术研发及应用,建筑整体气密性、隔声防尘、节能保温性能大幅提升,实现高舒适、低能耗。截至2024年9月底,上海已累计落实超低能耗建筑1491万㎡。探索数字家庭、智慧家居试点,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玖海云天、云璟湾等4个组团新建住宅项目中落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框架搭建、特色场景打造有关工作。
二是优化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持续分析商品住房不同面积段供应和成交结构,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与市场需求间的匹配情况,为优化不同环线和区域的新出让土地的商品房供应比例提供客观依据,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2024年8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本市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的通知》,进一步结合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优化中小套型比例及面积标准。政策出台后,社会各方面认可度较高。
三是增加优质住宅用地供应。完善商品住房用地交易工作,优化交易规则,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引导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商品住房用地出让对市场热度较高的地块实行“双高双竞”(两轮竞价、两轮竞高品质建设标准)举措。将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BIM技术应用等普适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首轮竞价通过出让前综合会商机制,确定差异化的溢价空间。第二轮竞高品质对“竞装修标准”“竞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等”“竞无偿移交政府的高端人才住房”等系列举措选择应用、顺次竞买,有效激发房企建设优质住房、提升居住配套的公共服务功能和高品质公共空间环境的能动性。
扎实开展存量住房更新改造提升行动
旧住房更新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好房子”建设工作中,上海兼顾新建和存量住房,从城市更新角度扩展深化“好房子”外延和内涵,努力完善住房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在做好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工作中,多渠道、多途径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体验。
一是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2023年,市委主要领导将“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作为主题教育领衔调研课题,并专门牵头推进“小梁薄板房屋改造难”问题整改工作。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市相关部门坚持调研、整改贯通推进,对基层反映的规划用地、技术标准、确权登记、司法保障等难点,“量体裁衣”优化政策支撑,推动项目改造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在市、区共同努力下,2023年至今共完成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约53万㎡,静安区蕃瓜弄、徐汇区田林路65弄等千户居民以上项目相继100%签约生效,徐汇区康健路拆除重建项目历时一年完成“启动—签约—建设—回搬”。
二是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组建“加装电梯党建联盟”,建立成员单位会商机制和业务部门党支部协作机制,强化“协同作战”。2021年以来,市区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坚持党建引领、协同联动,以加装电梯工作纳入民心工程为契机,持续总结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加装电梯速度、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全市加装电梯分别完工1579台、2303台、3001台。2024年目标为完工3000台,截至9月底已完工2364台,年度目标完成率79%。
三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健全住宅修缮工程监督管理机制基础上加强项目集成,按照“能同步就同步”原则,将小区改造同积水点排除、二次供水改造、雨污分流、加装电梯纳入同步实施范畴,减少施工扰民问题。拓展改造内涵,按照“可结合就结合”原则,将信息架空线入地、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闲置资源利用、小区海绵改造等内容有机结合,因地制宜丰富改造内容,持续增强老旧小区改造“集成度”,实现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同步提升。2024年改造任务目标为实施1500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已实施1539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试点推进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三项制度,编制《上海市城镇房屋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工作方案》。在静安区、黄浦区的4个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选取部分房屋,进行数字化智慧体检与专业评估试点。
高质量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是“好房子”的重要载体。上海坚持将“四好”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在提升建筑单体品质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环境提升,健全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治理,以区域为尺度整体提升绿色、宜居、智慧性能,增强人民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获得感。
一是推进乡村“好房子”建设。规范农民自建房建设管理,建立上海市首批乡村建筑师名录,为村民个人建房和乡村建设项目提供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编制《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推荐图集》,以提高村民住房建设水平,引导村民科学建房,满足村民建设“好房子”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工作,截至2023年,已有952位工匠接受培训并通过考试,其中48位为带头工匠。推进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农房建设全流程“一网通管”和“一网通办”,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和安全监管提供支撑。将新建农房开工报审、图纸选取、工匠选取、过程监管、竣工报验等农房建设程序全面纳入系统管理。
二是推进功能健全的“好社区”建设。扎实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2023年在全市划定160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在市民慢行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同时,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统筹“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附属空间开放”等工作,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等载体,立足社区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整合各类项目,强化功能融合,不断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环境宜居、服务智能、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积极推动全市各区分两轮分别在54个社区、28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创建。黄浦区淡水路社区、徐汇区乐山社区、长宁区江苏路社区、静安区临汾路380弄社区、浦东新区三林苑社区5个社区成功入选。
三是推进绿色低碳智慧的“好城区”建设。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运营管理智慧高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人、城市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区。着力推动五个新城、北外滩、浦东金色中环发展带等重点区域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五个新城内,已成功创建及梳理储备的绿色生态试点城区共18个,总用地规模约46.6k㎡,其中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奉贤上海之鱼、临港新片区绿色生态先行示范区已完成试点创建。临港城区三星级绿色建筑规划占比达44%,超低能耗建筑规划建设23万㎡,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比例达87%。截至2024年9月底,上海全市共创建33个绿色生态城区,总用地规模约81.0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