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推进建筑近零能耗、零碳创新示范 ( 2025-11-10 )
上海正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一系列制度、资金等支持政策,鼓励各区和企业在城市更新、新建建筑中,以场景为牵引,广泛应用最新技术,开展不同类型建筑的近零能耗、零碳创新示范。
南京西路,人来车往。路过被围挡拦起来的梅龙镇广场,人们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看看这里改造的进展。去年,梅龙镇广场整体歇业,今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改造工程。根据规划,它的总体功能布局调整为办公、酒店、文化设施、停车与公共空间等。上海九百集团副总经理陆赟说,“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城市更新项目。无论是它的立面的石材幕墙要改成玻璃幕墙,还是里边的机电系统改为绿色环保低碳的机电设施设备,同时功能上也引入了酒店。把这个项目将以新业态形式来展现出来。”
这是一次兼顾“绿色建筑”标准和业态经营需求的更新示范。比如,计划搭建智能能耗管控平台,对办公、商业、酒店等区域的空调、照明、设备用电进行实时计量,通过AI算法分析能耗数据,自动优化各类设备运行;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绿化与调蓄设施共同优化场址的雨洪管控能力。陆赟告诉记者,部分玻璃幕墙还能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来发电。
高密度城区的绿色低碳更新,不同区域、不同建筑都有各自的实现路径。新闸路与石门二路交叉口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已投入使用20年,在这里工作的是充满创意灵感的建筑设计师们,它的更新也因此别具特色。比如,屋面设置一级能效的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相较原燃气系统,年减碳量达12.6吨,热水成本降低28%。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总监、总建筑师苏昶特别提到原建筑的石材:“我们就把这石材保护性地拆下来,打磨切割,重新组合了一下把它挂上去。这是超级低碳的一个行为,因为你想想看,这个石材如果在山西或者是福建,你开始炸山,然后开始海运、陆运,这要产生多少的碳!”
据测算,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更新实现能耗较现行标准降低50%以上,年节电60.09万kWh。上海已建成多个绿色建筑和低碳社区示范项目,位于大宁区域的中建玖上琅宸项目不仅获得了国际绿色建筑认证,还入选全国首批零碳社区。中建玖合华东区域设计负责人傅娆介绍,项目内的建筑外立面本身就是光伏板,“我们现在用的是仿建筑材质的光伏板,比如说石材铝板或者是面砖的这种纹理和色彩,既美观,又具备了发电的功能。我们整个小区一年发电的是120万kWh,将来要并网的。而且,这部分未来也会转换成实际的补贴给到业主。”
目前,上海已经出台《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既有民用建筑绿色低碳改造适用技术目录》、团体标准等,并推出了一系列制度资金等支持政策。在“十四五”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到2027年将再完成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工业厂房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