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参加《2020上海民生访谈》节目 ( 2020-06-12 )
6月11日上午9点,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永平走进《2020民生访谈》直播间。
上海持续全力推进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今天在《2020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表示,按照原定计划,今年,中心城区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户,旧改速度不受影响。
今年元旦后春节前,已有多个去年结转旧改地块签约生效。春节后,市、区相关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回应居民期盼,积极创新工作措施,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网上宣传、“一对一服务”、电话预约、分批签约等方式,有序稳妥启动新开基地房屋征收。
随着静安区今年成片旧改任务的提前完成,黄浦区董家渡14街坊和五坊园四期,杨浦区89、134和129、130街坊,虹口区138街坊、山寿里等项目的启动改造,到6月底,全市将可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约37万平方米、居民约1.7万户。
上周末,杨浦区定海街道129、130地块的居民乘坐区里安排的20辆大巴,前往曹路、惠南、徐泾北等处的大型居住社区参观。那里将是老邻居们的新居所。
定海129、130街坊是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共3600户,是杨浦区最大一块“毛地”。它位于杨浦滨江南段核心区的地块,东至贵阳路,西至隆昌路,南至杨树浦路,北至海州路,与国际时尚中心和电厂地块相望,4月22日,该地块旧改“一次征询”启动当天,同意率就达到99.32%,顺利通过!
此次“一次征询”距离该地块第一次启动动迁已将近15年,作为杨浦区最大毛地地块,定海129、130街坊的旧改征收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程。2004年,该地块协议出让给上海合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曾先期启动了部分居民的动拆迁工作,后因种种原因于2005年开始停滞。
针对地块实际情况,杨浦区探索“一地一策”推进新模式。经过严谨的投资评估、反复论证,办妥所有前期手续并成功融资征收和开发资金后,合生重启该项目。“一次征询”的顺利通过,为后续实质性启动征收补偿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次征询”工作正在全速推进,看完房子的这几天,中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向平听到最多的就是:哪些地方好啊?“很多居民都和我说,书记啊,你觉得哪些地方好啊?大家说了,徐泾北靠地铁近,离国家会展中心也近,是‘大虹桥’。还有一个是在临港,这两个地方是最热门的。”
改造后,这里将成为一处百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其中包含成片的历史风貌街区、跨国公司总部办公区域、滨江公共空间等,全球百强企业总部、世界顶级商业品牌也将落地。
2020年,杨浦区旧改目标一万户,安排14个项目。杨浦区旧改办推进部负责人杨一凡介绍,“目前全区还有32个街坊,2.6万户待拆,争取用三年时间,到2022年,全面完成二级以下成片旧里的改造任务。”
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剩余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86万余平方米、居民9.2万余户;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22万平方米、居民约1.1万户。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今年,上海将多渠道落实旧改资金、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用心用情做好老旧住房改造……多措并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用心用情做好老旧住房改造——
在已提前完成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厨卫等综合改造和成套改造“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再确保完成1000万平方米。
全面完成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在2018、2019年启动2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启动50万平方米,确保“十三五”规划25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持续推进“拎马桶”改造。在2019年已启动1.1万户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改造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启动实施9000户。
截至5月底,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已经开工实施1016万平方米,其中竣工251万平方米;各类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已经开工实施3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7万平方米;已启动实施5336户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老旧住房改造。
上海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
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在《2020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表示,在前两年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将紧紧围绕“观全面、管到位、防有效”的要求,全力支撑“一网统管”任务的落地见效。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是提高“一网统管”工作水平的重要前提。从2005年上海开展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以来,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镇三级信息系统和涵盖了市、区、街镇、网格四级管理体系。管理范围覆盖全市6300平方公里,建立了1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16个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227个街镇级网格化管理中心的实体机构。
为适应警务、综治、市场监管等“多网融合”的需要,全市的责任网格目前已由之前的5455个调整为3998个。
同时,纳入市级标准的部、事件由最初5大类116小类增加到了13大类144小类(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和其他设施等部件和环卫市容、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市场监管、小区管理、农村管理和街面治安等事件),各区根据实际还拓展了区级管理标准。
围绕“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一网统管”下的上海“网格化管理”
正进一步提升功能,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城市管理工作质量。
目前,已经上线智能应用场景8个(包括基坑安全监管、幕墙安全监管、违法建筑治理、历史建筑保护、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燃气供应安全监管、修缮工地管理、群租综合治理);
智能应用专题2个(包括重点区域管理、疫情防控);
还有住宅电梯安全监管、高铁沿线安全隐患监管、防汛防台、高坠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以及物业小区管理、工地管理等应用专题正在抓紧研发中。
以“云幕墙”平台为基础,构建和维护“一楼一档”,具体内容包括市委托督查、区委托巡查,业主管理行为,以及幕墙建筑施工竣工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算法模型,洞察风险、预警预判。
2019年共发现隐患312处,2019年修复了271处;2020年又修复了8处;尚未修复的,均采取了应急避险措施。目前全市12888栋已有8080栋纳入监管。
渣土车管理
针对渣土管理问题,围绕“两点一线”业务流程,根据车辆运行轨迹、卸点审批等管理数据,运用了图像识别、物联传感等实用技术,开发了应用场景。
试运行首日,就通过系统运算,及时发现了某区一处非法卸土点,及时联动城管、公安、绿化市容等部门,成功截获了违法车辆。目前,市住建委等部门在进一步梳理管理流程,落实相关责任和联动模式。
深基坑安全监管
上海全市目前有192个在建深基坑项目,已有106个入网纳管(12米以上深度),2019年试运行以来及时预警并排除险情11次。
高效处置“一件事”,上海“网格化管理”全面应用区级、街镇级城运标准平台,统一架构标准,助推三级平台落地。
黄永平介绍,在原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统一的这张网络逐步纳入了综治、市场监管、110非警务以及12345投诉处置的内容,“1+3+N”网格化系统作为街镇唯一的智能“一张网”,形成基层综合执法和联勤联动的新机制。
同时,通过工作模式的流程再造和创新,将处置力量配置到位,强化联动处置,实现管理、执法、作业等业务的轻便应用和联勤联动,提升案件的处理效率。通过政务微信的唯一入口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和全量,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单位的作业情况。
目前政务微信日均处置案件已超2万件,据江苏路街道的数据,现在的标准基础版已实现了“小事2分钟、大事20分钟、难事2小时”的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