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全面推动建设项目复工复产 ( 2020-03-27 )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静安区建设管理委通过提前研究方案、精准分类施策、主动跨前服务、联手条块审核等措施,有效预防和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建设工地的传播,全力协调和推动各类工地复工复产。

1、因时因势调整政策,确保复工“有底气”

一是加强防控组织领导。作为牵头部门,区建设管理委第一时间筹备成立区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统筹整合条块资源。1月23日,安排专人对口跟踪区内建设项目的疫情防控情况,及时传达落实市、区两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2月3日,制作《静安区建设工程疫情防控要点》,为工地实施标准化、精细化防控措施提供指引。2月23日,根据中央统筹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发布《四个协助做好工作通知》,帮助工地做好物资储备、交通保障、方案预案和教育培训。

二是摸清工地复工情况。梳理排摸全区所有建设项目复工和人员情况,每日与14个街镇数据对接。自2月24日通过备案完成市北22-01(租赁住宅项目)等一批重大工程复工以来,有序指导企业准备复工备案材料,至3月5日市住建委开通网上复工机制时,全区土建工地已复工超50%。水利项目东茭泾、彭越浦、走马塘河道疏浚及局部防汛墙改造工程也于3月3日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截至3月25日,全区建设项目已实现复工复产,进入正常建设轨道。全区七大类工地共有工作人员13223人。其中,60个土建工地实现百分百复工;10个水务项目、9个道路建设项目、14个道路大中修、架空线入地项目已全部复工;87个装修工地已全部复工。

三是走访企业解决困难。在复工初期,区建设管理委组成8支队伍,全覆盖对接14个属地街镇,联合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走访区内建设工程企业,如华润集团、上海一建、上海五建等。通过与企业的座谈访谈,了解企业实质复工的难点、堵点、断点,并提出针对性复工建议。

2、主动对接跨前服务,助力复工“加速度”

一是复工指南主动告知。安排一线监督执法人员与各建筑工地一一对接, 7x24小时接受参建企业问询。制定《静安区建设工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及时告知各工地最新复工要求变化,在取消复工备案后,已立即主动100%告知各工地可随时复工。召开视频培训会,组织专业防控人员赴施工现场培训教学。针对调研时企业反映的防疫物资短缺、工人返沪有“断点”等问题,积极寻求区商务委、雷允上等企事业单位支持,协助做好物资储备,确保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到位;协调交通、铁路等部门,鼓励用工单位采用点对点包车、高铁专列等形式运送务工人员返岗。

二是复工方案尽早谋划。北横通道作为上海市重点工程,为确保其天目立交改造2月底顺利启动,2月上旬牵头联系项目参建各方、市交通委安质监站及属地街道确定复工方案,2月28日,天目立交节点改造工作顺利复工。同时,为确保静安区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尽早复工,2月21日就率先与市区供电公司专题沟通,续建项目的复工计划精准到天。

三是前期手续办理不停。充分发挥“一网通办”平台的效能,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疫情期间,静安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竣工备案等事项均可在“一网通办”平台上电子化申报和发证。针对静安区领导走访企业过程中楼宇内装修工程项目提出的问题,采取提供上门服务和网上指导的方式加快审批服务。同时,在微信、钉钉等媒体平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办理单位和个人可线上向审批部门和平台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咨询。此外,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3月以来已顺利完成项目开标16项,项目评标11项,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市政配套等重大民生工程,确保重大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3、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筑牢复工“安全线”

一是压实防控主体责任。对已复工的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式管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的围挡或围墙严密牢固,各出入口由专职人员对进入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密切关注务工人员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发热病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到早预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是强化工地安全管理。深刻吸取泉州3.7酒店坍塌事故教训,全面排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一步强化现场施工方案管理,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研判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排查深基坑等安全隐患,深入整治高处施工平台、脚手架等可能存在违规作业的行为,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是深化联防联控机制。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城管执法局等单位,研究部署建筑工地复工后施工安全隐患整治联合执法工作,制定联合执法的工作重点、执法流程、检查分工、问题处置等具体事项,确保发现一批违法行为,就查处一批违法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