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832号提案的答复 ( 2021-08-09 )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一江一河’两岸设立‘星光大道’和‘抗疫’等重大事件雕塑群,建造有核心价值引导和教育意义设施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一江一河”建设整体情况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一江一河”办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扎实推进“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着力实现范围更广、环境更美、品质更高的滨水岸线贯通开放,将昔日的“工业锈带”打造成为今天的“生活秀带”。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黄浦江45公里贯通、苏州河42公里贯通为新起点,以“十四五”规划为目标,以两项“民心工程”为抓手,精心规划建设滨水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实现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开放空间品质,丰富滨水区城市功能,营造更多景观特色精品区域,加快推动“一江一河”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转变。

二、对于提案的落实意见

提案中建议在黄浦江公共空间两侧分别设置华人星光大道和全球星光大道,在公共区域增加凸显上海历史文化和重大事件的雕塑,并设置二维码等进行详细介绍,弘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对世界文明、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杰出人物。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及正在编制的《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我们认为上述建议对于黄浦江沿岸打造文化彰显的世界级会客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后续将加强规划研究,结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工作逐步推进落实。主要考虑如下:

一是进一步明确规划定位。在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总目标下,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规划愿景具体包括: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等。

黄浦江两岸在文化定位上强调传承活化、共享引领,延续和强化文化风貌特质;强调沿岸历史建筑、场所的公共性和沿岸文化功能特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功能。滨水公共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品质和魅力,提升空间艺术性与舒适性。特别注重滨江空间内的公共艺术、绿化景观、场地铺装等环境要素的美学把握与文化内涵,强化地域特点展现,塑造高品质、艺术性的滨江景观环境。可适当增加雕塑、小品、水景等公共艺术品,提升艺术品质、强调文化内涵。

在公共区域增加凸显上海历史文化和重大事件的雕塑,符合对于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和魅力的整体规划要求。后续,我们将会同市规划部门加强规划研究,在符合各区段功能布局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体现滨江整体定位的公共艺术品布局布点规划,结合空间提升改造项目推进实施。

二是加强统筹组织。《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对公共艺术品的设置明确了相关引导要求。黄浦江两岸在近阶段推进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工作要求,具体如下:

滨江公共空间内的重要节点处,应当鼓励设置相应的公共艺术品,并充分考虑与腹地的视觉联系和空间尺度的协调性。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历史遗迹组织到公共空间中,重要的可作为景观标志物。中小型公共艺术品的塑造应结合建筑、构筑物、铺装、绿地等空间载体进行依附式设计,可选取废弃材料回收、历史场景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抽象表现等手法,增强公共空间使用者的文化认同感。设置公共艺术品,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艺术品设置的技术要求基础上,应同步考虑与文旅资源的统筹结合,合理布局文化主题雕塑和公共艺术品的主题。艺术品的形式也应当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等形式提升原创性。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规划、文旅等部门的统筹,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快推进规划布点、明确主题、方案征集等相关工作。

三是逐步落实推进。“十四五”期间,“一江一河”两岸将聚焦空间品质提升,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生活秀带。

黄浦江沿岸将重点推动包括浦东滨江陆家嘴北滨江岸线改造、杨浦滨江南段景观绿化改造提升、虹口港以东滨江贯通及国客中心码头改造提升、徐汇滨江“梦中心”岸线改造提升等。苏州河沿线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将重点推进黄浦区中段(河南路桥-乌镇路桥)滨河空间景观提升改造,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滨水空间“一线多点”改造,普陀区上海知音苑、曹家渡地区、光复西路沿线等滨水公共空间提升改造等。按照上述规划考虑,结合委员建议,我们将结合上述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逐步实施推进。

再次感谢委员们长期以来对“一江一河”滨水区域开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后续工程实施中,继续吸纳委员提案建议,设置丰富多样的公共艺术品作为重要景观标志物,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特色,营造富有多元文化氛围的滨水场景。